栏目列表
缪菁菁教学案例评析2
发布时间:2022-06-0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刘忠杰

教学案例评析

教学内容

国家好,大家才会好

执教老师

朱玉莹

班级

6

时间

2022.6.3

评析老师

缪菁菁

教学

 

 

一、新课导入
播放《国家》的歌曲视频。
师:“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从歌中我们可以看出,国与家有着密切的联系,国家利益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国家好,大家才会好”。
设计意图:创设“暖场”的情境,让学生先行进入“预热”,通过歌词自然导入新课,自然顺畅,不着痕迹地开始教育内容。
二、内容讲授
活动一:国字的故事
投影展示:篆书“国”字 师:从“国”的象形字中,可以看出“国”中有什么?
师生得出结论: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包括人口、领土、主权和政权等,它们关系到民族生存、 国家兴亡。
师:“国”中不能没有什么?如果没有了军队和范围,“国”会怎样?
师总结:任何国家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条件。如果土地、人口不存在,国家就难以生存;如果没有了军队的保护,没有了 主权,人口、土地、资源就得不到保障,人民就会陷入任人宰割的境地。近代的中国,就是如此。
设计意图:结合篆书“国”字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探究国家生存和发展需要具备的条件,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落实基础知识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好基础铺垫。
活动二:国家的故事
投影:《时局图》师:让我们把思绪拉回一百多年前的旧中国。这是一张中国近代时事漫画,每个动物代表对侵占中国的一个国家,以及它们所侵占的区域。这漫画生动形象地反映出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后,旧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境地。请一位同学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上台给大家讲讲这张图。
师提问:近代中国出现这个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当时中国的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十分落后,清政府又腐败无能。
师过渡:那时候的情形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一个场景。
师总结:因此,国家利益得不到保障,人民利益就会受到损害,就会遭受奴役、欺凌和屈辱。
师:通过以上事例,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师:一个多世纪过去,中国早已不是那个中国!如今的中国日渐强盛,采取了各种措施捍卫我们的国家利益。
投影图片:成立三沙市政府、保护文化遗产、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歼-20隐形歼击机列装空军作战部队保卫祖国领空。上述举措分别有什么目的和意义?维护了国家的哪些利益?
师:国家利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 域,包括安 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其中国家的核心利益是什么呢?
结论:国家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 展的基本保障。
设计意图:通过古今中外的事例对比,营造一种有震撼力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深深感受到只有国家繁荣昌盛,社会才能和谐稳定,人民才能幸福安康。关联时政信息,补充社会热点,促进学生对思政课学科特性的了解。
活动三:回家的故事
播放视频:在叙利亚的中国工程师自述自己“回家”的经历。
师:里面有个镜头不知道 大家注意了没有,有个人下了飞机后,跪在地上亲吻脚下的土地。这不由得使我想起艾青的诗,“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土地、山川,不仅仅是土地山川,更是我们的根和魂。看完这个回家的故事,请你回答:1.这位工程师面对危机孤立无援时,做出了一个什么举动?我国政府做了什么?2.听了他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请阅读课本89页,用一句话概括。
教师引领:我们应该知道,无论你身处何地、遭遇何种危险,中国护照都能带你安全回家。世界那么大, 我想去看看;家里那么好,随时都能回得来。这就是强盛的国家带给我们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 还表现在国家发展带给老百姓的实惠和幸福。
投影展示:民生和教育投入
师:政府的这些实事充分表明,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活动四:大家的故事
学生课堂汇报采访情况。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爱着祖国。农民种好每一块地,工人做好每一个零件,爱国就是做最
好的自己。请你采访一下自己的亲人,完成以下问题:
1.我采访了我的。
2.他(她)是这样为国家做贡献的。

 

 

 

 

首先,立足素养培育。基于素养的教学是近年课改的重要方向。但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来说,如何把握方向和尺度,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徐老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贯彻了素养培育的理念要求,不是机械地传递知识,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展开,实 现对于学生的素养培育的切实落地。纵观整节课,学生的思维进阶培育和核心素养培育效果显著。
其次,坚持讲好故事。本节课通过“国字的故事”“国家的故事”“回家的故事”和“大家的故事”,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思维进 阶。这个设计,既忠实体现了教材的核心内容,又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将相关教学内容用生动的故事呈现出来。这样,层 递进的故事链条在明处,学生的思维进阶在暗处,彼此呼应,相得益彰,真正落实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要求。
最后,注重细节设计。徐老师在教学设计中,设置了许多值得称道的小细节。无论是历史与现实的强烈对比,还是首尾呼应的歌曲运用,都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实现成长。这些细节对于更好地实现教学优化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无止境。每一次对于教学环节的精致追求,都能让学生感受到如沐春风的舒适感觉。这应该是每一位教师努力追求的方向。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郑陆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季子路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