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摘录及心得(一)
学习内容的主题 | 化学课程性质及课程理念 |
来源
|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 ||||
作者(或讲座人)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学习时间 | 2021-2022年第二学期 |
学习者 |
刘忠杰 | ||
摘录: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从分子层次认识物质,通过化学变化创造物质。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物理学共同构成物质科学的基础,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和航空航天工程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化学是通过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应对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具有基础性和实践性,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形成物质及其变化等基本化学观念,发展科学思维、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 |||||||
学习心得: 化学的课程性质,界定了化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它指引着化学教师,如何去设计一堂课,其归根结底是要让学生明白化学物质的转化。 在化学的课程理念中,也提倡了核心素养的要求,尤其是要重视开展核心素养倒向的化学教学,提倡教师聚焦学科育人方式的转变。新的课程理念,从本质上来说,是要让新时代的化学教师能够解放自己的思维,突破固有的一些限制,避免重复以往的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手段。更为直接一点的,则是化学课程理念告诉大家,往后的教学要以能力培养为主。 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终身发展,更要注重学生创新力的提升,这是新课程标准对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十分值得认真学习与研究。
|
理论学习摘录及心得(二)
学习内容的主题 | 化学课程目标 |
来源
|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 ||||
作者(或讲座人)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学习时间 | 2021-2022年第二学期 |
学习者 |
刘忠杰 | ||
摘录: 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化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索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化学课程中的具体化,反映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教育价值与育人功能,体现了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现了化学课程学习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 化学观念是人类探索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应用、化学反应及其规律所形成的基本观念,是化学概念、原理和鬼吕的提炼与升华,是认识物质及其变化,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 |||||||
学习心得: 化学课程目标,界定了化学课程核心素养的概念。从概念出发,可以看到,课程育人是与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品格以及一些关键能力挂钩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化学课程本质是上在培养学生科学性思维。 在课程的目标要求中,可以看到,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形成化学观念,并能够利用相关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引领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并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形成科学责任担当。这些都是核心素养指导下的教学实践要求,如果作为教师的我们能够切实执行下去,一定会在课堂教学中有所改观的。 |
理论学习摘录及心得(三)
学习内容的主题 | 化学课程内容 |
来源
|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 ||||
作者(或讲座人)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学习时间 | 2021-2022年第二学期 |
学习者 |
刘忠杰 | ||
摘录: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设置五个学习主题,即“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 五个学习主题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具有实质性联系。其中,“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化学变化”三个学习主题,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两个学习主题,侧重科学的方法论与价值观,反映学科内的融合及学科间的联系,凸显育人价值。 | |||||||
学习心得: 化学课课程内容,解决了未来化学应该教什么的问题。以“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主题为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以下几个点:化学科学本质、实验探究(包括科学探究的能力、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化学实验探究的思路与方法、科学探究的态度、学生必做实验及实践活动。 教师只有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才能有效选择如何教,才能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教学工具,在课堂上实现化学学科育人的目标。因而,课程内容,事实上是具有最大指导意义的模块,也是最让人能够理解学科育人的内容。 |
理论学习摘录及心得(四)
学习内容的主题 | 化学学业质量与课程实施 |
来源
|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 ||||
作者(或讲座人)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学习时间 | 2021-2022年第二学期 |
学习者 |
刘忠杰 | ||
摘录: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的学习成就表现,反映了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以化学课程对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为依据、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进行的而整体刻画,用于反应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学业质量标准是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对化学教材编写、教学和评价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化学教学是落实化学课程目标,引导学生达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学业质量标准的基本途径。教师应紧紧围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主旨,积极开战核心素养导向的化学教学,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 |||||||
学习心得: 如果将新版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与旧版进行对比的话,可以发现新版明显多了一个学业质量的标准。这就意味着,过去学业质量的评价,如何评价,如何实施评价等问题,将会得到彻底的解决。教师不再会拘泥于怎么样去评价学生学业质量,而是更关注如何让评价量化。 在课程实施的栏目中,可以看到标准知道教师要深刻领会核心素养内涵,科学制定化学教学目标,全面理解课程内容体系,合理组织化学教学内容,也要充分认识化学实验的价值,积极开展科学探究与实践活动。在这些前提之下,教师要大力开展核心素养导向教学,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归根结底,化学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学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