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摘录及心得(一)
学习内容的主题 | 教育与教育学 |
来源
| 教育理论基础(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
作者(或讲座人) |
山香教育 |
学习时间 | 2021-2022年第一学期 |
学习者 |
刘忠杰 | ||
摘录: 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可以把“教育”的定义分为不同的层次: (1)广义的教育。广义的教育,指推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广义的教育可能是无组织的、自发的或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的、自觉地或系统的。它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2)狭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而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3)更狭义的教育。更狭义的教育有时是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学校中常说的“德育”是同义词 | |||||||
学习心得: 本节内容解决了什么是教育的问题,教师从事的是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离不开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支撑。然而,学校教育仅仅是狭义的教育,在进行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又是渗透着德育。因而,单纯的讲教师从事某种教育的话,实际上是不恰当的。因为,学校教育仅仅是一个点,而不是教育的所有。 本节内容还阐明了教育的基本要素,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时刻注意,学生才是受教育者的主体,但是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作为教育者,才是学校教育开展实行的主体。只有遵从教育学规律,才能开展好的教育。 |
理论学习摘录及心得(二)
学习内容的主题 | 教育的基本规律 |
来源
| 教育理论基础(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
作者(或讲座人) |
山香教育 |
学习时间 | 2021-2022年第一学期 |
学习者 |
刘忠杰 | ||
摘录: 1.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取决于生产 力发展所提供的物质条件与生产力发展对教育事业所提出的要求。 2.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教育结构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比例关系和 衔接方式,以及不同性质专业之间的比例构成。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经济结构产生各种变化,从而决定了教育结构的变化。 3.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传播和继承人类已有的生产生活 经验是教育活动最初的价值取向,由此决定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必然制约着教育内容的选择。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更新,从而也要求教育内容不断调整与更新。同时,生产力的提高也在不断的促进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的更新与发展。
| |||||||
学习心得: 本节内容解决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这就让我不得不联想到当代中国的国情以及社会性质。作为社会主义共和国,我们的国家通过教育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能够成为这个国家接班人的潜力。这样的学生,也同时必须具有爱国、爱党等情怀。 社会发展,才是教育的正确导向,而教育的发展,引领者社会往正确的道路上走。因而,这两者从本质上来看,实际上是相互促进的。 我们在当代社会不论是开展社会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必须依赖于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了,教育的动力才能实现,与之相应的,教育进步了,则能促进科技进步。 |
理论学习摘录及心得(三)
学习内容的主题 |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
来源
| 教育理论基础(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
作者(或讲座人) |
山香教育 |
学习时间 | 2021-2022年第一学期 |
学习者 |
刘忠杰 | ||
摘录: 教育目的指教育要达到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体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额变化。国家和社会教徒机构、家长、教师等对新一代寄予的期望都可以视为广义的教育目的。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和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体要求,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在课程或教学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的要求,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它是广义的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 |||||||
学习心得: 本节内容解决了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用大白话讲,其实就是为国家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所谓的人才,不仅仅是高精尖端的,还有别的。这些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巨大的贡献,是国家颁布教育目的的总体要求。 从个人角度来看,教育的目的,其实是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一个能够自力更生的人。这与国家的教育目的并不冲突,相反是相辅相成的。国家目标培养怎样的人,是以国家视角去看待问题的,而个人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则是以个人视角去看的。如果放到整个社会上来看,人才是构成这个社会的主体,归根结底,教育依旧是一项培养人的事业。 |
理论学习摘录及心得(四)
学习内容的主题 | 教师与学生 |
来源
| 教育理论基础(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
作者(或讲座人) |
山香教育 |
学习时间 | 2021-2022年第一学期 |
学习者 |
刘忠杰 | ||
摘录: 1.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职业属于专门职业,教师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1994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 2. 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学生从自然人发展成社会人,是在学习、接受人类经验,笑话、吸收人类文化的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实现的。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向年轻一代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规范他们的行为、品格,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把外在的社会要求内化为个体的素质,从而实现个体的社会化。 3. 从广义上讲,凡是把知识、技能和技巧传授给别人的人,都可称之为教师。从狭义上将,教师指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 | |||||||
学习心得: 本节内容解决了什么是教师这个问题。教师是一种专业人员,它与医生、律师是一样的,都必须具有专门的技能才能从事的行业。教师的专业技能如下:(1)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有准确、简练具有科学性;清晰、流畅,具有逻辑性;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口头语和肢体语言的巧妙结合。(2)组织管理能力。教师要有确定的合理目标和计划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的能力。(3)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即具有较高的教育机智。 优秀的教师,必定会具有优秀的能力,而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作为新教师的我,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够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