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乘法意义 多维表达规律
常州市郑陆实验学校 刘秋燕
2022版新课标指出,“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描述与交流现实世界的表达方式。通过数学的语言,可以简约、精确地描述自然现象、科学情境和日常生活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能够在现实生活和其他学科中构建普适的数学模型,表达和解决问题”。以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乘法分配律”一课为例,通过多维建构乘法分配律环节与数学语言表达的匹配设计,服务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成长,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一、多元表征,合作交流引领
多元表征学习对儿童的数学语言表达,对运算律的本质把握和对数学意义理解具有积极的影响。唐剑岚教授认为:“基于数学多元表征学习,学习者不仅学到的是一种学习内容或方法,更为深层的学习意识是,从学习多元表征,到用多元表征学习,再到会多元表征学习,学习者整体的数学素养将会得到充分发展和提升”。
让学生“学”从计算结果、分析意义和图形面积三个维度多元表征两个式子可以组成等式,再到学生“用”多元表征举例验证,合作交流后,组内学生会将自己的表征方式分享,分享对组内每位成员使用的表征方式是一次很好地碰撞与启迪,补充与借鉴,帮助学生“会”多元表征学习,数学表达、数学思维走向深度和广度。
二、多种体验,回归本质引路
乘法分配律比较抽象,有一定难度,如何让学生感受到等式左边是先合再乘,右边是先乘再合。举例验证中通过多种体验,让他们通过算一算——算式子结果,说一说——分析乘法意义,拼一拼——把两个长方形跳绳场地图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图,画一画——画点子图、圆圈图、长方形图,在算、说、拼和画的多种体验过程中,理解乘法意义是始终贯穿其中的,感悟变化中的不变以及“分配”的数学本质,而不只是关注等式的样子,由表及里,由形式到内涵,由直观到抽象的认知发展得到了很好地落实,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形成模型。
三、多方联想,推理概括引智
推理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路径是丰富多元的,但首先需要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然后教师再想办法引导学生会推理,善于概括,体会数学的严密性和逻辑性。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解决不同的具体问题,在比较多个成立的等式中,逐步构建想法,最后利用学生已经验证的等式,遮左边想右边,遮右边想左边,在学生联想另一边式子的过程中培养其推理能力,揭示正确答案的同时抛出问题“你们怎么猜得这么准呢?”一下子激发他们概括表达规律的欲望。
四、多层回顾,理解规律引新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可以有效促进儿童的数学理解,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本课例中采用的多元表征、多种体验、多方联想、多层回顾四种策略,只是在培养儿童数学语言表达力的探究路上的一个剪影,笔者将一路探索,一路播种,一路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