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陆群公开课
发布时间:2022-10-0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刘忠杰

公开(研究)课情况

执教

教师

陆群

开课

时间

2021.3.11

学科

语文

课题

大雁归来

主要

研究

问题

部编版语文自读课文中核心问题的设计

相关

研究课题

基于核心问题的课堂学习活动设计和实施策略研究


附教案一份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2、品读文中用拟人手法写大雁的语段,欣赏作者的抒情笔法。

3、感受作者对大雁命运的关注,自然的尊重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导入语:相信我们同学课前已经认真预习过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利奥波德的《大雁归来》,对大雁也有了一定了解。我们先来开启一场关于大雁的抢答赛吧。

1、1)大雁是在每年的______月归来的(2)它们会顺着弯曲的河流____________

3)归来后的大雁常常在________栖息(4)它们喜欢去____________觅食

5)常常以_________(数字)组成雁队(6)在4月的夜间,它们喜欢在沼泽中_________

我们对大雁这些习性的了解,得益于作者的仔细观察。

2、“我”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观察大雁的呢?给大家5分钟,快速浏览课文,结合文章中的词句说说你的看法。试用一个字来概括作者对大雁的情感。

因为有了对大雁的爱,在作者看来,大雁归来似乎不仅仅是一场迁徙,还是什么呢?试用文中的高度概括的一句话来回答。

预设:“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喜欢 因为大雁来了,春天就来了,心情很愉快。(喜爱、期待)“爱”

2)“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思考什么是“野性的诗歌”?

3、文中哪些段落或句子让你感受到大雁归来时自由的、美好的(欢快的),是一首“野性的诗歌”?找出来,先自主品读,写上批注,以四人为小组,交流交流。

友情提示:可以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精彩的词语等角度进行品读、批注。

预设:第4段1)“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就别的朋友低语一样。”——“低语”拟人的手法,很亲切。 想象一下,大雁会低语些什么?沙滩会如何说?

2)“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拟人,“曲折地穿行着”“问好”写出了大雁的友好活泼。

你能不能用朗读把大雁的活泼亲切读出了?(抓住重点词语,情感就油然而生,这就是朗读的魅力。)

朗读指导:“低低地”轻柔、舒缓,“问好”语气亲切、欢快。

3)“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大雁带来了春天,带来了温暖。

4)“在我们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着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盘旋”、“扇动”、“滑翔”这些动词写出了大雁的动作姿态优美。

朗读指导:“试探性”低沉、语速稍快,“慢慢”、“静静地”语速放缓,声音轻柔,语调舒缓。

5)“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饱含感情,表现了对大雁的喜爱。

6段1)“每次出发前,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而每次返回之前的争论则更为响亮。”——拟人        它们为什么而“辩论”?又为什么而“争论”呢?

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融化在字里行间了,我们一齐把这个语段朗读一下,体会作者的心情,看看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和感悟?

(2)“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伸出双脚。”这里用比喻的方法写大雁的动作,写它快速降落时悠闲飘逸的姿态,很形象。为什么“欢呼”?

朗读指导:“凋零”、“摇晃”重读、语速放缓。“落下来”“伸出双脚”语速加快,体现降落的速度之快。

(3)“它们一群一群地喧闹着往收割后的玉米地飞去。”——“喧闹”“一群一群”,写得很热闹。

(4)“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论述食物的价值。”——拟人,大雁一边吃还一边交谈,很温馨。

9段“突然间,刺耳的雁叫声出现了,并且带着一阵急促的混乱的回声。有翅膀在水上的拍打声,有蹼的划动而发出来的声音,还有观战者们激烈的辩论所发出的呼叫声。随后,一个深沉的声音算是最后发言,喧闹声也渐渐低沉下去,只能听到一些模糊的稀疏的谈论。”——这是一个集体,很热闹,还会争吵、辩论,有领导。

朗读指导:朗读节奏:前快后慢。声音;先高亢后低沉。

4、通过刚才的品读,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我”对大雁的喜爱之情。我爱大雁,仅仅是爱它的外形,它的鸣叫吗?

预设:爱它的活泼可爱——第4小节

爱它的坚定执着——第2小节“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

爱它的热情友好——第5小节“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爱它的团结——第11小节“大雁的这种联合观念……”

爱它的重感情——第7、8小节“孤雁”是因为失去了亲人而忧郁鸣叫的。

大雁是联合的先驱,是人类的表率。

5、这样的大雁让作者喜爱,也慢慢走进了我们的心底。请同学们仿照示例,为我们的大雁写几句诗吧!

示例:大雁,

相互鼓励砥砺前行何惧山高水长

坚持联合矢志不移书写团队篇章

教我如何不爱你。

总结:大雁,你是春的使者,是联合的先驱,是人类的表率,大雁身上许多可贵的品质都完美地诠释了“有益无损”。

你自由洒脱的个性、优美摇曳的身姿、富有层次的鸣叫,组着了一首带着野性的诗歌。

教我如何不爱你。

6、作者大雁的喜爱流淌在字里行间,这种爱甚至打动了你我。你发现作者是如何称呼大雁的吗?他只在称呼大雁时才加上“我们的”这一亲切的修饰语吗?

“我们的农场”、“我们的沼泽”、“我们的大雁”、“我们的春雁”……

大地上的一切,包括土壤、河流、山川、动物、植物和人,都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

出示:土地不光是土壤,它还包括气候、水、动物和植物;人与土地是一个共同体,人只是这个共同体中的一员。为了获得这个共同体的平衡和长远发展,人类必须学会尊重共同体中的所有成员,以及这个共同体本身。               ——利奥波德《沙乡年鉴》

7、作业:

1)搜集有关“雁”的诗句。

2)环保小卫士必看的书——《沙乡年鉴》。

     

《大雁归来》是一篇第二单元的自读课文,第二单元的课文都是阐释事理的说明文,体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它还是一篇富有文学色彩的科学观察笔记,集知识性、抒情性、思想性为一体。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我就注意到核心问题的设计。这一核心问题既要能帮助学生扫清障碍,又能有助于解决文章的重难点,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要符合学情。

基于以上几点,我在反复研读文本后,决定带着学生抓住文章最后一句话来解读全文:“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要理解这句话,就要扣住“有益无损”、“野性”、“诗歌”这三个关键词来分析。

大雁归来时自由、美好、欢快,使大雁的形象本身就像一首“野性的诗歌”。学生再深入解读文本之后,发现大雁是春的使者,是联合的先驱,是人类的表率,大雁身上许多可贵的品质都完美地诠释了“有益无损”。扣住这两个关键词,就能准确把握大雁的形象。

基于这些,先通过知识抢答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了3月归来的大雁的习性,理清了说明顺序,感受了文本“知识性”的特点。接着,我又指导学生速读课文,把握作者对大雁的情感。在学生预习质疑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紧扣课文中最后一个旁批来解读文本,通过设计批注阅读、有表情朗读等学生活动,感受大雁的优美、自由,如同一首“野性的诗歌”,明确大雁的迁徙是“有益无损”的原因:它是春的使者、是联合的先驱、拥有可贵的品质,让学生充分感受文本“抒情性”的特点。最后,紧扣作者对大雁独特的称呼“我们的大雁”中的“我们的”,读懂作者的土地伦理的理念,感受了文本“思想性”的特点。一群坚韧活泼、富有灵性的大雁,一个关注生态、求真严谨的思想家,在这节课堂上与学生不期而遇,让他们的心湖荡起了层层涟漪。

因为有核心问题的穿针引线,整堂课灵动而不零散,追问也能为核心问题的解决而服务。唯一遗憾的是,作为一篇自读课文,教材编者在旁批中设计了评价式批注和问题式批注,如何将这些批注利用起来,与核心问题相整合,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一篇课文,学会读一类课文,让自读课文的设计更精致,这是我在以后的课堂实践中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郑陆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季子路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