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评析
教学内容 | 穿越时空的物理对话 | 执教老师 | 李晓兰 | |||
班级 | 九(1)班 | 时间 | 20220225 | 评析老师 | 李晓兰 | |
教学 现 象
|
主持人:下面请电学的自强不“吸”小组从摩擦起电实现古人与今人的对话。 生1(古人):在我国,摩擦起电现象的记述颇丰,其常用材料早期多为琥珀及玳瑁。早在西汉,《春秋纬》中就载有“瑇瑁(玳瑁)吸衤若(细小物体)”。请观察静电章鱼(学生实验)。 主持人:早在西汉的典籍中就有对电学运用的记载,而今人对电学的运用就更加广泛了。 生2(今人)范式起电机 1、讲解操作过程:接通电源,用手触摸球 2、演示操作过程 3、讲解原理:问:头发为什么“炸”起来,答: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个自强不“吸”的游戏,头顶气球,在手不碰气球的情况下,把气球运一个来回。 生:明白了 师:预备走。你怎么不走呢? 生:我先让他们十秒。差不多,是时候了。 耶,我赢了。 师:不错嘛,气球怎么粘头上了? 生:我运用了摩擦起电的原理。 师:厉害啊,玩游戏也运用知识啊!
| |||||
评
析
|
课堂活动设计的进阶性:趣味版,激发学生的兴趣;简易版,让更多的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参与实践,一切皆可实验;改进版,在原有基础上的创新、生成。可以如下设计: 1、静电“章鱼”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塑料丝平铺在绸布,学生带上静电手套,一手按住塑料丝一端,另一只手拿毛皮,摩擦塑料丝十余次,再用毛皮摩擦水管十余次,然后将塑料丝抛向高空,水管放置在塑料丝下方,调整位置,看到现象:塑料丝完全张开,悬在空中,就像一只张牙舞爪的章鱼,十分有趣。 2、静电“天使”增强实验的简易性。用气球摩擦毛皮十余次,再用塑料环摩擦毛皮十余次,拿起塑料环抛向空中,用气球快去放置塑料环下方,调整位置,塑料环如同天使光环一样飘浮在空中。 3、静电“飞花”增强实验的创新性。静电“飞花”:将纸屑平铺在金属盘内,用剪刀将锡箔纸的一端剪成锯齿状,在用透明胶带粘在金属盘底部中央,最后用支架固定在空中。带上防静电手套,用毛皮摩擦PVC水管十余次,靠近锡箔纸,看到金属盘内的纸屑如同雪花一样飞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