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本课题组认真贯彻区教师发展中心及学校年度工作意见,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发展为核心,聚焦“提升内涵、提高质量”,坚持立德树人,用研究和实践的方式推进我校课程改革和课堂变革、促进学生素养有效提升,为我校教育高品质发展提供教科研力量。
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举行期初课题组推进会。
课题组在本学期伊始就举行了课题组核心成员会议,开展专题研讨活动,重在交流分析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明确了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和任务。要求各教研组立足研究现状制定学期课题研究计划,研究计划中要求明确研究重点、研究思路、研究措施、成员分工等,做到“定人、定时、定内容”。
(二)名师助推引领变革
我校尽最大努力提供教师培训机会,让教师与名师“零距离”, 呼吸到教育原野上的新空气,领略到教育原野上的百花齐放,从而拓展教师教育视野,激发教师教育的理想与激情。
2017年,我们邀请江苏省特级教师岳亚军校长作《构建思考型语文课堂的思考和实践》专题讲座;邀请武进区物理教研员殷亮侪老师来我校做《初中物理实验教与学的观察与评价研究》的讲座。这些培训活动,对促进我校教师专业成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提高了我校教师情智课堂建设能力,弥补学校教研力量的不足,达到“采百花之蕊,酿自家之蜜”的目的。
(三)教学研讨碰撞智慧
2017年12月13日,天宁区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华红英老师和正衡中学天宁分校的王冰沁老师开展以《让家更美好》为主题的新教材同课异构研讨课。课后,大家以这两节研讨课为例,就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等进行了交流。虽然一天的参观研讨活动很快就结束了,但参加活动的每位老师都感到受益匪浅。此次活动引发了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参与度高、实效性好,既为教师们提供了研讨的平台,又促进兄弟学校之间的交流,极好地达到了研讨、分享、提高的目的。
12月28日,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英语阅读教学研讨”在郑陆实验学校举行。本次活动由区教研组长沈淼老师主持,全区的八年级英语老师相聚一起,以观摩课堂教学和互动评课的形式,对本次专题教研活动做了总结和部分经验的交流。
(四)积极申报子课题
主课题为课堂教学改革举起一面旗帜,它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指明前行的方向。在主课题的引领下,学校各教研组积极作为,设立本学科的教学研究小项目,实验骨干教师建立自己的微项目,让主课题有重点、有依托、有支撑。学校逐渐形成“学校主课题”——“教研组研究课题”——“骨干教师个人课题”的三级课题网络。
今年12月,语文、政史、物理等教研组青年骨干教师积极作为,申报了5项区级课题。无论是否能成功立项,老师们以自身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的研究热情是令人感动的。
同时,我们引导教师以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反思等形式为表达方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表达出来,让立足日常教学的草根化研究为我们的教学生涯注入无限的生命活力。
(五)创建特色品牌项目
1、打造情智语文课程 丰厚学生精神底色
“情智语文”是指充分挖掘语文课程的情感和智慧因素,发挥教师“以情激情、以智启智”的教学能力,营造“积极、民主、思辨”的教学氛围,追求学生情智共生、和谐发展。
近年来,我校致力于情智语文课程基地建设。2016年4月,我校被评为江苏省农村初中情智语文课程基地。今年9月18日,我校高质量通过了江苏省课程基地中期评估。10月27日,我校成功承办了“2017年常州市初中课程基地建设现场观摩研讨会”。一年多来,我们在基地建设中勇于实践,不断探索语文课程建设的校本化路径。
(1)构建“情智语文”育人文化。创建“情智语文”文化长廊;建设传统文化馆;建设诗意路灯文化;通过建设“书香班级”、举办“情智悦读节”、评选“书香小博士”等活动营造“情智悦读”氛围。
(2)完善“情智语文”课程体系。建构“情智语文”课程体系;制定更适切的“情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开发包括阅读、表达、赏析、写作、实践等多种类型的“情智语文”校本课程;形成情智语文课程学法体系;完善情智语文课程评价体系。
(3)推进“情智语文”特色项目。开展寺墩文化、季子文化、晓声文学研究;开展古诗词小讲坛、经典诵读、成语文化、“诗韵飘香”等课外实践活动,丰富“情智语文”内涵;将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纳入课程基地建设体系,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拓宽“情智语文”时空;引导学生自编剧本,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
(4)打造“情智语文”学教品牌。从启动情智、生成情智、发展情智、表达情智等方面,打造“情智语文”教学模式;构建“互联网+时代单元主题教学基本模式”。作为一所农村学校,我校教师坚持从常态课入手,对建设“情智语文”的常用策略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主要形成初读课文、批注阅读、比较阅读、片段模写、片段创作等策略。
(5)培育“情智教师”智慧团队。主要措施有:读书学习丰厚底气;专家指导引领方向;教学研讨碰撞智慧;课题研究引领变革;我校特级教师吴伟星多次为市“名师大学堂”作专题讲座,将“情智语文”成果向外辐射。
2、借力“互联网+”项目研究 构建情智教育品牌
“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范式研究”是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研究项目,通过积极申报,我校非常荣幸地成为初中物理领衔校。同时小学语文、小学英语,初中语文、初中化学等多个学科都有幸参与此项研究,这为我校各个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1)加强组织,成立项目领导小组
(2)加强校本培训,掌握“互联网+”理论精髓
(3)校际合作,确定研究方向和内容
我校作为物理项目领衔学校,得到了各参与校的大力支持(第二十四中、二十四中天宁分校、徐州科技中学)。集思广益,确定学科的研究方向和内容。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之一,因此我们将物理实验教学作为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
3月29日上午,我校举行江苏省“互联网十时代物理课堂教学范式研究”课堂展示活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瞿晓峰老师、天宁区教育文体局胡陶科长、徐州科技初中丁永刚老师、天宁区各初中校物理老师莅临学校,参加了这次研讨活动。大家观摩了邵一峰老师、陶翔老师执教的精彩课堂。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瞿晓峰老师总结性点评、发言。我校将继续致力于物理课堂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结合,让互联网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我校作为语文、化学项目参与校,积极配合领衔学校工作,语文学科积极开展“互联网+时代单元主题教学实践研究”,化学学科积极开展“互联网+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教学实践研究”。
4月28日上午,我校举行“互联网+时代化学课堂教学范式研究”活动。此次活动由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常州市郑陆初级中学,扬州市竹西中学,徐州市科技中学联办,符学琴名师工作室以及其他一些学校老师也参加了此次研讨活动。大家观摩了顾奕、王建两位老师执教的精彩课堂。与会的各位老师对两堂课作了深入的理解交流。最后,符爱琴老师作了指导性发言,还就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多方面阐述了互联网应用教学带来的转变和研究心得。
(4)基础建设,提供互联网+的各项保障
作为领衔学校,我校在2016年2月搬进了新校舍,开通了千兆光纤宽带,初中部云教室拥有平板电脑56台,i5台式电脑1台,交互式一体机1台,电子白板1套及其他配套设备。在使用“尚学”平台过程中,得到了平台方有力的技术支持,云教室的局域网重新配置,发挥了各设备的最优功能。在项目组的支持下,利用“沪江CCtalk”软件,课堂教学实现了直播互动。
(5)教学研讨,提炼学科课堂教学范式
①通过教学研讨,语文组已初步梳理出“互联网+时代单元主题教学基本模式”:
第一阶段 主题导读 任务驱动
第二阶段 主题博读 网络学习
第三阶段 主题表达 平台展示
第四阶段 主题实践 文化渗透
可见,主题单元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知识积累到能力形成、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②物理组将课堂范式按照“设计中学”的思路进行梳理建构,也初步形成了物理课堂教学范式。
2017年12月22日,由江苏省教育厅立项的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项目——“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范式研究”,在江苏常州召开成果鉴定和报告会。我校作为分会场之一,承担了初中物理、初中语文和初中英语的成果发布和课堂教学展示。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