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是墙角间开放的紫丁香;五月,是雨巷里撑起的油纸伞;五月,是校园最充满活力、激情的时节。在美好的五月,我们郑陆中心小学迎来了全国六省一市八十多位校本教研的专家、领导们来校指导,共同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研究。这是继四月份在湖塘中心小学、星辰实验学校举办全国性的校本教研活动后,我们武进区郑陆中心小学再一次承担的全新的基于新课程环境中的课堂教学“草根化”的研究,对于全国的校本研修班的专家来说,这是全新的基于新理念的开放的校本研修现场。这次校本研究的主题是“校际联动的校本研究”,本次活动我们力求凸现真实的现场,真正实现校本研修的全新理念。为此,我们学校确定三年级语、数教研组原汁原味地把“六段式”以课例为载体的校际联动教研模式呈现给专家指导。
一是确定课例和研究主题。课例来自于教材,主题来自校本,它必须是真实、具体、微观、可操作的。为了遵循校际联动,四位执教老师中两位是中心校的,其余两位是村小南苑小学的老师。语、数教研组根据本组在本学期的研究专题,确定了研究主题。语文组确定了“引领学生主体感悟”为研究主题,数学组确定了“在数学活动中体验与建构的研究”为研究主题。接着教研组成员就这些专题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是理论学习与文献研究。教研组成员根据各自的研究专题从书本或网络中搜集相关的理论和课例,进行学习与研讨,进行了第一次研讨交流,并分工进行相关资料、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得到有益的借鉴,以便于有一个较适当的起点。
三是基于文献研究的集体备课。五月初,在经过相关理论资料学习的基础上,各教研组成员纷纷畅谈了自己就研究专题的学习感受、收获,逐步厘清了一些相关问题后,借鉴他人的经验、智慧,研讨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寻找和确定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各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活动由个人自备、集体议课、专人整理、反思修改等环节组成。首先进行个人自备,接着约定时间各备课人对自己的教学方案进行解读,其他人共同研讨,集体议课后再由备课整理。五月中旬,我们从基于集体备课的教学行动、基于教学行动的教学反思、基于教学反思的行为跟进等阶段进行校本研修的现场活动。集体备课是同伴间互助指导的重要一环,在此基础上,由事先确定的四位教师(中心校与村校各两位)吸收大家的合理建议进行再备课。
四是课堂呈现。即上课,同样是教学内容,由于教者与学生的不同,故课堂呈现的结构和方式是有差异的,所谓同质异构,但共同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一致的。
五是评课研讨。包括教者的自我反思,同伴的互助,专家的引领等。
六是形成结论。在反复研讨的基础上,比较两位教者的异同,得出比较一致的结论,寻找出最佳的教学方案。
最后,我校钱国云校长应邀在活动中为专家们作了《依托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题报告,受到以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周卫主任为首的专家的一致好评。
我们希望通过以上活动,能提升我们小学教师尤其是语数老师的反思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水平,发展教育教学能力;探索创新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模式,借次提高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共同提高中心校和村小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