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陆初级中学校本教研活动教研组讨论记录
教研组名称 |
数学教研组 | ||
参加对象 |
刘玉峰 狄雷放 薛东升 张进云 吴祥妹 吴娟芬 吴焕坤 白维岳 高佳萍 王国良 唐红艳 | ||
讨论时间 |
2005年5月8日星期日 |
记录人 |
高佳萍 |
讨论主题 |
教材的整合 | ||
讨论内容: 刘玉峰发放自己的教案,每个人仔细阅读教案 吴焕坤:第6题,应该让学生填充∠BAD= 张进云:把1至5题删除,因为这5道题在6,7,8,题中可以体现的. 王国良:整合的平台是构建了,但教案的平台还有待于构建. 狄雷放:我们再仔细看一下教案吧. 刘玉峰:我是结合课件,实物投影,合作练习是采用发放练习纸的形式. 吴焕坤问:合作练习中,点C和点D放在这里干什么?这里的图不正确,把点B和C点放右边些,池塘要放斜一点。 狄雷放问:探索练习1,这里没有探索啊?不能把方法告诉给学生,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不能抑制学生的创新思维. 刘玉峰:教案上这样写的,我讲的时候可以不这样操作,不可能直接拿出来的. 王国良:这上面的题目是很不错的. 张进云:这里的例子太多,要删除几个才行. 刘玉峰:我也有同感. 吴娟芬: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可能会想出很多方法. 狄雷放:这样不是很好吗?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 刘玉峰:一开始我是这样思考的:测量喷水池两端的距离,或者测量农村上一堆稻谷的外径,把其中之一放上去,有可能学生会走上别的道路.限制条件:只准用一根学校发的绳.如果学生去测量圆的周长,那这堂课就没法进行下去了. 张进云:你刚才说的这两个例子都不行,因为那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可以直接测量的. 薛东升:你说的不对,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可以直接测量的,但是借助于身边的工具是无法直接测量的. 狄雷放:随堂练习1,可以问工厂借些工具. 张进云:要结合课程标准,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学生对此要有的感性经验.可以采用1+1上面的例子,测量电风扇叶端之间的距离,教材中的例题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书上用讲故事的形式作开场白,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吴焕坤:合作练习1中的O点不能放在上面。 张进云:把“在地上――――”去掉,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方法,聪明的学生会想到合适的方法的。 狄雷放:这个量要减少。 张进云:探索练习1,把“他叔叔――――”改成“你能帮助小明想出一个办法吗?” 狄雷放:学生可能会想出出乎意料的好方法。 刘玉峰:是否要让学生去测量实物两端的距离?由于受空间的限制,我们找不到每个人都拥有的实物。 狄雷放:新教材中一些题目文不对题。我们来讨论一下合作练习1。吴焕坤:可以把合作练习1与探索练习2对调一下位置。 刘玉峰:那我们是否要让学生去测量实物两端的距离呢? 张进云:我们就让学生去测量玻璃瓶的内径吧,我们可以利用长吸管和大头针。 狄雷放:刘玉峰,你能解释引例放在后面的理由吗?有种头重脚轻的味道。 刘玉峰:引例放在这里,我可以用语言把它很巧妙的过渡,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来过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