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团结合作 发挥最优作用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备课组组长工作小结
常州市武进区郑陆初级中学 唐红艳
转眼间,从皑皑白雪到炎炎烈日,一学期又过去了,回忆起一学期的备课组长工作,感觉很忙碌,很充实,也很欣慰。现对备课组工作作简要小结:
一、有序源于计划
一个备课组教师虽不多,但面对的学生却不少,要做的工作也不少,如何做到有质量,教师们相对也比较轻松,这就要看期初的计划了。就拿周末作业和单元试卷的命制来说吧,要是开展的不好,就会影响到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给组内教师造成不少的麻烦,使组内教师工作被动,试题的质量也难以提高;要是开展的好,不但可以提高试题的质量,老师们也相对比较轻松,大家也乐意去做。开学到现在,这项工作我们组做得井然有序,从来没有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耽误过,质量也很高,成功的原因就在于期初工作计划的制订。为了更好的做好组内的各项工作,我们注重了期初工作计划的制订,开学第一周教研活动时,我们就周末作业的安排、单元试卷的命制、组内研讨课的开设等工作作了详细的分工,让组内教师在开学初就做到心中有数,什么时候轮到自己做什么清清楚楚,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做到忙而不乱。
二、教研活动遍地开花
在初一数学备课组中,不敢说每位教师都是很优秀的,但可以肯定地说,我们的这个团队是很优秀的,工作中,我们团结协作,各尽所能,紧密配合,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就拿教研活动来说吧,我们注重每周一次教研活动的开展,每次教研活动的准备工作很充分,活动开展时大家发言积极,讨论热烈,效率很高,能解决很多问题。但我认为更成功的是组内教师在平时工作中不失时机地探讨和交流。经常可以看到、听到组内教师就教学中所碰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大到本册教材的分析,小到每题的讲解与分析,各抒己见,对教师们来说,尤如一场及时雨,有效地解决了教师教学中的困惑,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开展,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现在,在级数学组,有问题大家来讨论、研究一下,有好的题目与方法大家来分享一下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成为老师们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重视教学交流
抓好集体备课,实现学科备课组脑力资源的共享,既是提高备课水平、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又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在组内,我们一是做到课前讨论交流,二是做到课后反思小结。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就成为教研活动的总目标。我们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碰头说一说自己的教学进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拿出教材提出自己在备课中想到的好点子以及遇到的问题;在教学中,怎样处理好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关系……好方法大家资源共享,难题困难大家一起解决。每个人上完课后都会找机会谈谈自己这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们有没有什么特别好或不好的反应;出现了哪些新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大家再商量着还有没有更好的讲解方式,以便让还没上这课的其他老师能吸取经验,更好地把握教材,这是我们的核心工作,每天必做。碰到特别难以把握的问题,我们会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们请教。在教学中也有很棘手的地方。尽管我们在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喜欢数学、主动学习数学,但时下的学生厌学情绪很浓,而且由于他们在小学没有接触过新课标的教材,现在风格大变的教学内容让他们有些无所适从,理解不了,甚至有的学生连求利息税、收入所得税或比较几种不同上网费用等这类计算题的题目都读不懂。而且学生间的层次拉得很大,一群后进生的教学成为一个难点。怎样缩小差距,让每个学生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些都成为我们工作的瓶颈。不过我们相信事在人为,没有跨不过的坎,只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在领导和老师们的帮助下,一定可以携手走过数学的沼泽,到达了一片数学的绿洲。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与复杂性,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应变办法。因此,教师只有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发挥学校教师集体的智慧,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加强教师与教师的沟通与合作,并形成长期有效的机制。这是身为教师者工作、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使备课组具备研究的职能和能力,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组织。
2006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