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白,让人物更真实
——《台阶》教学设计
来源于丁洁的博客
教材简析
《台阶》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略读课文,作品从儿子的视角来叙述故事,塑造了一个朴实、淳朴、勤劳、坚忍、谦卑的父亲形象。父亲为盖有九级台阶的新屋,终年辛苦,积铢累寸,拼命苦干了大半辈子,新屋建好了,身体却累垮了。课文表现了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兼有崇敬和怜悯双重感情色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感情。
(2)理解父亲这个典型的中国农民形象。
2、过程与方法
设置情境,导入——初读课文,走进台阶——合作探究,感受台阶——捕捉细节,品味台阶——对话父亲,寄语台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理解父辈、尊敬父辈、热爱父辈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在字里行间对父亲崇敬和怜悯之情。
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在字里行间对父亲崇敬和怜悯之情。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
教学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
多媒体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进台阶
一、创设情境,走进台阶
利用多媒体播放刘和刚的《父亲》,创设情境,畅谈感受。
[导语设计]一曲《父亲》感动了无数人,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动了坚韧;摸摸你的双手,我感到了艰辛。父亲如海,博大宽容;父爱如山,巍然挺立。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在困顿中前行的父亲,李森祥先生的《台阶》将以儿子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亲的生活画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二、听读课文,感受台阶
1、整体感知,交流感受。
[教师]读了这篇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学生]这篇文章朴实无华、淳朴自然,作者用深情的笔触描写了父亲艰辛的一生,我被父亲执著的精神所感动,为父亲的艰辛的人生感到辛酸。
2、复述故事,概述故事内容。
本文以台阶为线索,父亲觉得自家的三级台阶低,立志要建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苦干了大半辈子,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新屋落成了,父亲却年老体衰了。
3、合作探究,走进台阶。
(1)分组讨论: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高台阶的新屋?
父亲是怎样建造起一栋高台阶的新屋?
新屋建好后,父亲怎样?
(2)体会情感
局部探究,品读结尾
思考:作者在问谁?应读出怎样的感情?学生自读自品,小组交流。
[男生]这人怎么了?
[女生]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点拨]这句话是在问我,问读者,也是在问父亲自己,应读出无奈、沮丧、懊恼等感情。作者用一个问号和一个句号告诉我们中国农民的现实。父亲的使命、身体、尊严、未来都凝聚在台阶里。文尾这不经意的一叹,其实是作者最无奈最沉重的一句呻吟。父亲不仅身体老了,心也老了。他不但失去了健康的身体,也失去了奋斗目标,追求的丧失让人若有所失。一个句号,悲凉地道出了中国农民再勤劳也无法彻底改变命运得到幸福的残酷现实。小说中的父亲如此,无数中国农民又何尝不是如此?
【补白】多媒体出示李森祥的照片及他写给编者尤志心的信。
关于小说结尾,当初我的确没有把它当作悲剧来处理。在中国乡村,一个父亲的使命也就那么多,或造一间屋或为子女成家立业,然后他就迅速地衰老,再也不被人关注。我只是为他们最终的命运而惋惜,这几乎是乡村农民最真实的一个结局。
——李森祥
【点拨】屏幕助读可以补充文章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近距离走进作者。这一补充,学生明白了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三、捕捉细节,品味台阶
我是小小摄影师
请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精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描写父亲的句子,然后以一个摄影记者的身份,走进父亲所在的小村庄,为父亲拍摄一张特写。
示例:我拍摄的是新屋建成时父亲的形象。背景是父亲站在新屋前,局促地抄着手,青黑的脸上露出了尴尬的笑。在他的身后,是纷纷飘落的红色的鞭炮纸屑。台阶造好了,父亲却不习惯,通过这张照片,来表现父亲谦卑的性格特点。
生1:我要给父亲的“眼神”拍一组特写:第一张是父亲透过摇曳的柳条欣赏人家台阶时那种“专注”的目光;第二张是他站在新建的九级台阶前“若有所失”的目光。
生2:我想给父亲的脚来一张特写: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旁边放着一双穿破的旧草鞋,还有一盆满是泥浆的洗脚水。……
[点拨]“于细微处见真情”,学生展开相像的翅膀,大胆地对人物进行创作。这一幅幅照片丰富了人物形象,使父亲变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透过照片,我们看到了一位朴实的中国农民父亲形象,他要强、有志气、不甘落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有着中国农民特有的谦卑,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历经了千辛万苦,九级台阶的新屋造好了,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3)聚焦台阶,解读意蕴
A、台阶是父亲的
[点拨]台阶是父亲的精神支柱、终极目标、人生、身体的催老剂……
B、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
[点拨]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健康、青春、一生的心血……
四、对话父亲,寄语台阶
1、对话父亲,体会情感
[学生活动]欣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这幅油画是当然代中国油画的里程碑,油画中含辛茹苦的父亲那张布满皱纹的脸见证了中华民族沧桑的历史。农民是中国最大的主体,他们的命运其实就是这个民族和国家的命运。
【补白】乡土永远是我创作的源泉,也是我情感的源泉,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我都不会忘记我来自农村,我有责任把中国农民最本真的情感表达出来。
——李森祥
请同学们展开联想,对话人物。1)假如你是文中的儿子,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2)假如你是文中的父亲,若有所失地坐在自家的台阶上,你在想些什么呢?
【点拨】小说塑造了发展中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父亲的血管里有我们民族拼命硬干、坚忍不拔的精神,他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品质代表了新旧交替时期中国农民的突出特征。同时,这一形象还告诉我们,农民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困苦,根源在于经济落后。这篇小说深沉地奏响了时代的呼唤——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的生产力,以此迅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结束老牛拉破车的日子。
2、延读升华,寄语台阶
[男]站在天真的微笑里/父亲/是慈祥的温柔/清洌的日子/总有淳朴的粮食/喂养一种思想/
[女]远走的那一刻/父亲/用咳血的肺/装进我的行囊/邮寄的思念/总在稻田边/飘远/
[合]如今/我的花/已结出果实/而父亲/仍用年迈的肩/挑着夕阳/父亲/父亲/我远望中的父亲。
——《父亲》
[教师寄语]人生是一级一级的台阶,愿所有像父亲一样的农民都能由贫穷走向富裕,由自卑走向自尊,由被漠视走向被尊重!
六、作业设计
以“我眼中的父亲”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板书设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