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理想
方 莲
《致青年教师》一书中有一句话给我印象挺深:教育是为明天的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所以教师必须要有理想;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未来的社会超越今天的文明,这就是理想。教育本身就是美丽的事业,她呼唤人的理性追求,她呼唤建立美丽的人格,她当然需要理想。我不禁问自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的理想是什么呢?
德国诗人海涅说: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出现在雷霆之前一样。所以,我认为,有理想的教师才能引领和创造未来。教育必定是立足于现在,面向于未来,为未来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服务的。在教育的实践中,我渐渐发现自己的理想需要重新起航。
我觉得有理想的教师,应该是充满爱心的。儿时对老师无比崇拜,长大后让我有机会从事了教师这个职业,感到非常自豪。因为这份职业给我带来了太多的快乐,我爱我的学生,现今的教育是建立在对人的尊重基础上的爱的教育,教育的过程就是爱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精神空虚、思想枯竭、志趣低下、愚昧无知等绝不会焕发和孕育出真正的爱。”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只有充满对学生、对教育这一职业的爱,才能真正关爱学生;也只有当教师爱的信息为学生所接受和感动时,学生才会亲其师而敬其道,感其情而效其行,因此爱的教育是教育的本真含义。
我觉得有理想的教师,还应该是站在三尺讲台,有自己独立教学方式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课堂上学生们分组围坐,或激烈讨论,或埋头研读。老师则走下讲台,通过倾听各组学习反馈情况针对性地点评引导。那和谐开放的课堂,学生们侃侃而谈,精彩的发言,充满了智慧的火花。而我分享着他们对同伴的真知灼见由衷的赞美;分享着他们对不同意见的理性质疑;分享着他们在学习中的认真与执着;分享着他们在讨论中思维火花的碰撞;分享着他们在学习中的混沌和困惑;分享着他们在学习中成长的烦恼与喜悦……
于是,我明白了,让我们的学生充分展现自我;让我们的学生亲自去体验;让我们的学生在寻觅中求得真知;让我们的学生在经历中成长;让我们的学生快乐的成长;让我们的学生健康的成长,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需要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健康的课堂。现在我才知道我的理想不需要那么宏伟,也不需要那么崇高。只需要我们去贴近我们的生活;去贴近我们的课堂;去走进孩子的心灵;去关注心灵的成长。现在我知道理想需要在这里重新定位,我的理想就要从这里重新扬帆启航。
点评:“教育是为明天的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所以教师必须要有理想;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未来的社会超越今天的文明,这就是理想。”吴非老师的这句话,很深刻。本文作者就“理想”谈了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实实在在。做一个有理想的老师,应该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