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时间:4月10日
采访地点:影剧院经理办公室
采访对象:吴经理
采访者:范士铭、姚钦、张莹莹、沈学科、吴琳
记录人:吴琳
采访过程:
学生:吴经理,您好!我们是郑陆中心小学的学生。我们正在研究“关于我镇影剧院和图书馆的管理与建设问题”,有几个问题想请问您,可以吗?
吴经理:好的,请问吧!
学生:请问我们的影剧院建于哪一年?
吴经理:影剧院建于1985年,那时侯我还只有十几岁。
学生:当时大概投资了多少,才建成?
吴经理:当时是乡政府投资了100多万元兴建的。
学生:政府是出于什么考虑建造影剧院的?
吴经理:当时老百姓的生活条件没有现在好,家里电视机也不是很多,更不用说录象机、VCD、家庭影院了。出于丰富百姓文化生活的考虑,同时,乡政府也需要一个用来召开全镇大会、表彰活动的场所,所以建造了影剧院。
学生:你们影剧院经常举办一些什么活动?
吴经理:现在,影剧院作为政府的“口舌”,主要是为他们举办活动提供场所。比如召开“三八妇女节庆祝活动”、“全镇党员会议”、“新春各村委文艺演出”……除此之外,我们现在也不开展其他活动。因为从去年起,常州市规定武进区学生不允许收社会实践活动费,因此,为学生播放电影也取消了。别的电影一年也放不了几场,放了也没有人看。
学生:那么这样,你们影剧院靠什么生存呢?
吴经理:靠政府扶持,今年政府还没有拨款,因为我们还有一点积蓄。
学生:原来是这样,所以你们把三楼租给证券公司,一楼租给别人摆放游戏机、台球桌,好增加收入吧!
吴经理:我们也没别的办法。
学生:那么,允许一些演出团在影剧院演出也是出于这个考虑吧。
吴经理:基本上是这样,不过,这些演出团都需要拿到武进区文化市场的许可证,才能来演出,我们没有权利私自签定合同。而且我们一般是按照四六分成来收纳场地费。
学生:有哪些人来观看这样的演出?
吴经理:百分之七十到八十是外地人。
学生:人多不多?
吴经理:一百多人。
学生:照这样下去,影剧院不是要日益萧条吗?
吴经理:我们也没别的办法,别的乡镇也是这样的。因为现在老百姓的业余生活丰富了,生活条件也好了,家里有有线电视、家庭影院、VCD,他不需要到影剧院来看电影。
学生:但是到常州亚细亚、红星影剧院看电影的人很多,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吴经理:这是因为他们已经有了先期投入,他们可以提高片酬。
学生:他们引进大片也能吸引观众。
吴经理:是这样的。不过我们如果也去签一些大片回来放映,那我成本也收不回来。因为没有人来看的。
学生:这是不是和环境、设备都有关系?
吴经理:是这样的。
学生:那我们影剧院能不能和一些企业老板联系,因为据我们所知,一些老板经常邀请群众喜爱的戏剧团到他们所在的行政村演出,如果到我们影剧院演出,不是也可以增加我们的收入吗?
吴经理:那些戏剧团大多是群众自发组织的,不是正规演出团,他们到行政村演出,电费开支少,如果到我们影剧院演出,收的电费必然多,他们划不来。
学生:我注意到,我们影剧院荣获了常州市优秀电影放映集体。
吴经理:这是我们2006年度获得的荣誉,那一年,我们组织了学生看电影、送电影下乡等一系列活动。去年学生看电影取消了,我们就没得奖了。我们也问上面的领导,常州市的学生要活动,为什么我们乡下的孩子就不要活动了呢?
学生:这样说来,影剧院以后也很难生存啊。
吴经理:我们也没别的办法。
学生:吴经理,谢谢你接受我们的采访。再见!
吴经理:不用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