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4-01-1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施丽丽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
郑陆中心小学 施丽丽
《小稻秧脱险记》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课文。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很适合儿童阅读和欣赏。整篇课文充满童趣,生动的语言、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都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我在教学时主要把课文分成了两大部分,即历险和脱险。在教学中我借鉴了专家于永正老师的教学设计。
一、读演结合,让评价发挥指导作用。
在第一部分——历险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抓住重点词也是难理解的词“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等等,采用了“读读、议议、演演、评评、再读读”这样读演结合的方法,先让学生自己讨论体会、再表演,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然后在评的过程中借助情境去启发学生,达到对词语理解的目的,最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表达出来。
二、边读边演,让表演发挥促进作用。
在第二部分——脱险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边读边演,通过动作演出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借助情境去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如“警觉、有气无力、纷纷”等,学生们一边表演,一边朗读课文,让他们在自己不断的体验中学习,轻松愉快地感悟并且提高了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一件乐事。
三、方法指导,让技巧发挥引领作用。
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我有机渗透了理解词语的方法指导,一个是表演法,在整篇课文中都有运用。在教学“收拾”一词时,先教学生通过查字典找到“收拾”的两种解释,再引导学生读读下文,从而读懂它的意思,这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法。又给学生重新创设语境辨析词意,得出不同的意思,从而让学生明白同一个词放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词意也会有它的差异。更好地为学生能正确运用这一方法奠定基础。
四、巧借板书理解课文
课文出现了三个人物形象:小稻秧、杂草们、喷雾器。我利用简笔画画出三个人物形象,感悟文章内容时抓住关键词语,也相机板书在相应的人物形象旁边。这样的板书充满情趣有通俗易懂,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