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其难有三:由于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他们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由于古诗的话语风格离学生的现有语感相去甚远,多数古诗教学仅仅满足于诗义的疏通和诗句的积累,至于诗的文化底蕴则往往无暇顾及;因了上述两难,古诗教学的模式还相对比较陈旧和保守,尽管时下有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但古诗教学却是涛声依旧,难有突破。
武凤霞老师的《渔歌子》则是给了学生一个走近古人和古人诗句、古人情感的扶手,让学生在诗词的语句中慢慢品读、体会。整堂课贯穿一条线“画——人——心情”。她先从“颜色”入手,让学生讨论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颜色,然后总结出一些优美词语,让学生诵读,并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知道它们的描写什么,有什么特点。对景的感受武老师课前做了大量的铺垫,积累许多好词,正因为课前的铺垫,课堂中学生对诗的意思很快就能描述。而对人的感受主要体会人的心情,武老师巧妙地引进《秋思》这首古诗,景可以看出人的心情,而《渔歌子》中没有出现轻松、愉快、高兴等词,但词中写的都是美丽的景物,由此看出作者的心情轻松愉快。接着学生在观看“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美景后,能受到启发,活用刚才积累的词语,用优美的语言,解读诗歌,回答问题。时时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语文素养的提升。她引导学生用心思辨地听,头头是道地说,入情入境地读。
古诗教学时,我们总是埋怨学生体会不深刻,其实很大程度上在于学生对于作者和写作背景不理解,此时,适时的资料展示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一首诗词不只是学会这首诗词,而应该让学生从学习中积累更多的东西,学到更多的知识,形成更多的能力。武老师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她的教学语言,教学理念都是我应该学习的。
还有一点让我佩服的是武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有鼓舞的语言,有热烈的掌声,同时她还给孩子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对孩子的学习很有指导作用,学生乐于接受,学习的积极性也更高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在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方面要多下一番功夫,多借鉴名师的课堂评价语言,积累成功的课堂语言,让我的课堂教学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