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节课里,教学目标是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计算。教学重点、难点是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我想单纯计算,学生没什么兴趣,所以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出发,我采取了下面的措施: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创设合适的情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好的情境能让学生尽快融入到教学中来.因此,我创设了学生收集数码宝贝画片的情境,由自己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自主探究,合理优化
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33 -8的计算方法时,我先让学生思考33-8的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学生居然有这么多方法:
生1:先把33分成20和13,用13-8=5,再5+20=25。
生2:先把33分成23和10,用10-8=2,再用23+2=25。
生3:我把33分成30和3,用30-8=22,再用22+3=25。
生4:我用8减3等于5,30减5等于25。
生5:我把8分成3和5,33-3=30,30-5=25.
这几种方法在备课时都已考虑到,我估计学生会喜欢用第1种和第2种,但很多学生都喜欢用第四和第五种方法,这真出乎我意料。以后真的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用多种方法计算,有时采用他们的思维模式来教学,效果也许会更好一些。
但是方法多了会让一些还不能理解这些算法的孩子们晕了头,所以在这时,我对这些算法不只是单纯罗列,而是引导对比,让孩子理解并掌握算理。在对比的过程中,我让孩子们解释自己的算理,并突出地让他们说一说当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来减,十位本身要退1。在孩子们的解释后,班上的孩子们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当被减数的个位不够减时,要向十位上借1来减。班上虽出现多种不同的算法,但道理是相通的。这样做的同时可以使班上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兼顾到。
总之,在计算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使学生会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算理,能表述计算的方法和过程。这样有利于提高计算技能和速度。